近日,37000cm威尼斯声子学中心的任捷教授/刘易周副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知名的物理化学期刊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》(《物理化学快报》)上,以“Quantum Phononics: From Principles to Engineering”为题(入选补充封面Supplement Cover),发表观点论文。文章详细介绍了“量子声子学”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,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。

图 1 量子声子学研究包括:声子相干态、压缩态、纠缠态、声子自旋、拓扑声子学和非平衡热输运中的量子效应。这些量子声子态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,引力波探测,量子信息和计算,自旋-动量锁定的声子激光,拓扑声学超材料和对非平衡热输运的控制。
声子相干、压缩及纠缠态——真空态(即粒子数为0,图2(a))是使得一对共轭量(如动量和位置)的涨落满足最小不确定性关系的态。通常的粒子数态(Fock态)的不确定性大于真空态(图2(b))。通过对真空态的平移,可以得到相干态。相干态的平均粒子数不为0,但是其涨落与真空态一样满足最小不确定关系(图2(c))。由于动量和位置的涨落的乘积满足最小不确定性关系,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牺牲一个共轭量的涨落来压缩另一个量的涨落,从而获得比真空态或相干态涨落更小的态,我们称之为压缩态(图2(d))。对于多模压缩态,如果产生的两个模式是不可分离的,我们称之为纠缠态。对于量子态和经典态的区分,可以利用声子数统计来区分。通过声子计数,可以看到,经典态声子是聚束的(图2(f)),相干态声子是随机分布的(图2(g)),而量子态(Fock态)声子是反聚束的(图2(h))。

图 2 相空间中动量-位置涨落图对应(a)真空态,(b)Fock态,(c)相干态和(d)压缩态。(e)不同的态(蓝色为经典态,红色为相干态,绿色为量子态)所对应的二阶关联函数。 不同的态对应的声子计数情况:(f)聚束(经典态),(g)随机(相干态)和(h)反聚束(量子态)。
单声子态——通常的声学研究基于经典的波,如介质中弹性波,声波,以及水波等。这些系统利用经典波动方程就可以解决,其量子效应被略。而近期的表面声波的研究逐渐关注到其量子效应。在单声子水平下,操控量子声学是实现声子量子计算的先决条件,已有实验实现了单声子表面声波。此外,利用声子分束器劈裂单个表面声波声子,可以实现单声子干涉仪,并进一步产生双声子干涉。
本征纵波声子自旋——通常人们认为纵波没有自旋,然而从量子场论的角度看,由于拉格朗日密度的局域旋转不变性,矢量场应具有自旋1的固有角动量。声子作为弹性位移场的量子,与光子一样是自旋1的准粒子。2018年,任捷课题组提出了包括纵向和横向位移场的自旋角动量的一般表述。声子自旋在空间反射下不变,在时间反演下反向。当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持,而空间反射对称性被破坏时,系统具有自旋-动量锁定的效应。利用自旋-动量锁定,可以实现单向的声子输运。
37000cm威尼斯声子学中心成立已有13余年。其量子声子学团队长期从事量子声子学相关研究,在相干声子态(声子激光),声子自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,近期代表性成果如:利用量子相干降低声子激光的产生阈值(Phys. Rev. Applied 19, 054093 (2023)),发现弹性波固有自旋(PNAS 115, 9951 (2018)),弹性波自旋轨道耦合(PNAS 121,e2411427121 (2024)),弹性波反常自旋动量锁定效应(Phys. Rev. Lett.131, 136102 (2023)),近期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固体晶格材料当中的声子集体自旋,它可以通过红外吸收表现出来(arXiv:2506.12695)。
该工作第一作者为博士后雷长勇,王子博士和杨晨温博士对该工作做出重要贡献,刘易周副教授和任捷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。37000cm威尼斯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。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、原创探索等项目资助。
论文连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.jpclett.5c00951.